說實話我不太清楚大約是在何時? 我想台灣應該曾經有一段時間很流行蒙特梭利,所以訪間才會有那麼多的蒙特梭利幼稚園。而同時也因為這樣產生的一些普遍印象導致誤解,其中一個很常聽到的就是蒙特梭利就是在玩一堆教具。所以有的幼稚園甚至標榜有很多美麗的教具,但是都鎖在櫃子裏面,有參觀才拿出來給人家看,這個其實完全違反了蒙特梭利理念了。

IMG_4426.jpg

其實教具應該說是蒙特梭利整體教育理念下的產物,不能夠倒因為果,因為蒙特梭利教育不是只關注教育的內容與課程,它真正注重的是人類的發展。而針對人類發展的四大階段,不同階段提供該階段發展應該有的支持。而教具使用最多的應該是在第一發展階段(0-6歲) ,因為這個吸收性心智階段也是發展感官體驗的敏感期,透過感官學習很重要,所以要多觸碰物品。加上蒙式認為人在行動動作中,才能有更好的學習成果,而不是被動地坐在那邊聽,因此透過各種實際可以操作的教具來幫助理解學習。

 

另外,在第一發展階段(0-6歲)有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幫助小小孩在環境中達成個體的獨立性,所以多多讓他們自己進行操作,不僅可以有助於各方面發展也能產生我可以自己做到的自信心。這也是為甚麼幼稚園階段會有一些生活類的教具,例如:學習倒茶、插花之類的,當然還有幫忙排餐具、收拾物品等等。我還聽說有人說:「蒙特梭利都在學校掃地擦桌子,這樣在家做就好了,去學校學這個做什麼。」這個真的是誤解呀!而且其實現在很多小孩在家也不會有掃地擦桌子的經驗啊!

 

而脫離幼稚園階段進入蒙特梭利小學,教具還是會有但比起幼稚園就少很多了,或者說形式不一樣了,因為小學階段的需求是滿足強大的好奇心,大量的知識吸收,所以會有其他很多包括書本、科學實驗物品等等。

 

至於蒙特梭利中學那就更可以說重點不在於教具了,而是讓這些青少年們在一個能夠體驗微型社會生活的環境中,去接觸實作參與各種活動。總而言之蒙特梭利教育目的,是要幫助人類的發展,為了支持不同階段人類發展的需求,相對應的提供一個預備好的環境來協助,所以真的不是只有教具。

 

PS: 圖片: Sophie自創每一種生物可以活得年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蘇菲馬麻) 的頭像
    Sophia(蘇菲馬麻)

    蘇菲的世界·哲學諮商媽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