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最近埋首哲學書真的需要透透氣,恰逢蘇菲學校舉辦家長工作坊,雖然已經參加過多次,但還是決定欣然前往。這次的主題是地理,由每個班級的老師講解不同的工作,果然久沒進班還是要回到蒙特梭利教室再次感受那股學習的樂趣,而且我還是有幾個心得:

蒙特梭利小學生活兩三事

  1. 蒙特梭利的課程通常是由大處著手,再往下越來越縮小規模來看。例如偉大故事一開始都會是從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生物的起源等等開始,再慢慢回到人類。而這次聽的其中一個課程就是從太陽系引導回地球,然後研究地球的內部分層以及外部大氣層,然後大氣層為何分那麼多層?差別是什麼?大氣為什麼不會跑掉?等等一步步的讓孩子學到一件事後引發另外一件事的好奇,然後著手去研究之後又再發現另一個問題。且老師會設計一些方法讓孩子不會是照抄書上寫的內容,而是必須要真正知道。這個過程挺有趣。雖然原本就知道蒙式教學是由大漸小,可以讓孩子不會只盯在自己周邊發生的事情上,理解到宇宙之大且彼此相連,比較能夠培養出不會太自我中心的孩子。而這次的工作坊又再次提醒了我一次,挺好。
  2. 這次隨便逛還聽了物質三態、不同密度液體等等的實驗,一開始想說這不是化學或自然嗎?怎麼會在地理當中?老師的回答是,在蒙特梭利小學教育中生物的劃歸生物,不是生物的都劃歸地理。其實也很有道理,地球最基礎的就是要認識物質三態,這些就是我們所經驗生活的環境,也就是地理了。另外還有經濟地理的課程,現在小孩對錢很敏感,加上現在關稅戰很可以用來看世界上不同地區的經濟關係,很切身,所以經濟地理確實是孩子很有興趣的一個課程。

總之工作坊除了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課程、蒙特梭利的教學法之外,也可以跟不同老師接觸,多少感受不同老師的風格。確實很好。

 

另外,最近由家長會舉辦了一場定向越野活動,在一個超大豪雨的週末早上,說實話原本我還挺擔心,因為顧名思義孩子們需要越野跑。結果沒想到出席率以及完成率都超高。而帶團的老師事後也分享說,沒想到這麼大的雨,我們學校的孩子居然仍然動力十足,沒有人意興闌珊、也沒有人抱怨。讓他們很有感觸。而且雖然講解時似乎沒有認真在聽,但事後發現搞不懂都會主動詢問。我個人的理解是,可能蒙特梭利的孩子多數沒有被3C綁架,對於大自然即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仍然抱持好奇心的,所以這種活動對他們而言是有趣的,甚至在大雨中跑的感覺更開心。而且他們習慣了幾個朋友一起自己想辦法找答案,所以除了低年級的有部分家長協助之外,幾乎都是自己去完成的。我這個家長就是負責在涼亭下等待奔跑回來的孩子。

蒙特梭利小學生活兩三事

然後過幾天蘇菲班上又要去過夜旅行了,感覺這樣上學挺有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蘇菲馬麻) 的頭像
    Sophia(蘇菲馬麻)

    蘇菲的世界·哲學諮商媽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