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瑪麗亞· 蒙特梭利女士距今大約100多年前,而孔子距今約2500年前,這兩位到底有什麼關係? 除了本人最近對兩位的學說很有回應(人類圖術語)之外,其實我之所以想聊這個話題,是因為現在教改了半天,但其實很多根本的問題都還在。而當我們來看蒙特梭利教育法,以及甚至回到根源去好好認識孔子之後,會發現兩位的教育見解有很多相似之處,而這些重點也正是我個人覺得如今教育應該翻轉的重點。

兩人都是該時代的開創者

研究一個學說應該要先了解提出之人的相關時代背景,這樣或可避免一些誤解,所以首先就先從兩人的背景說起,蒙特梭利女士是最早獲得義大利羅馬大學醫學學位的女性之一,在當時男人當道的環境中,當然受到了很多的排擠與歧視,但她仍然堅持住自己的信念。甚而到後來用她醫學的知識背景加上大量的觀察,建立起令人大為驚嘆的教育方法與兒童之家。她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且不願意自己的辦學要受法西斯主義政權的掌控,而出逃西班牙印度等地,而期間仍然沒有停止其教育理念的研究與實驗,並因為經歷戰爭,所以對於追求和平有重要的反省,而她認為根本能夠解決的方法在於教育。

而說到孔子大家可能被部分傳統觀念所誤導,認為孔子就是一位正襟危坐,無聊的嚴肅老先生,但如果我們放開被層層特定目的包裝後變成的至聖先師形象,真正去看論語及其時代背景的話,會發現孔子根本不是一位迂腐儒者,他其實是一位身為沒落的貴族卻能開創新局者。因為他的身分他得以學習到當初王官學的重要學問「禮」,但是他不將此禮學只當作儀式形式上面的規矩禮貌,他開創性的將禮提升為哲學面上的,他追求的是禮的本質也就是如何像樣的做一個人(這部份另外文章再分享),而這同時也是因為他所處時代,各諸侯王各世卿爭權戰鬥環境下,他對追求人與人能夠和平相處所需的內在秩序而重視禮。同時,在孔子時代以前只有貴族能受王官學的教育,且通常是家族中長輩教育晚輩,而孔子開創性的有教無類,不管求學者身分,所以創造了真正所謂的老師這個職業。

 

親密的師生關係

另外,在聊兩者相似的教育理念之前,還有一件事情也是我覺得兩人的教育方式相近之處: 那就是師生關係。蒙特梭利主張教室當中的主角是孩子,小孩才是重點不是老師,所以不會有老師站在前面唱獨角戲的狀況,老師是教室當中預備好的成人,能夠提供孩子協助,且要時時觀察每個孩子的狀況,針對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協助,所以老師對每個孩子的了解程度是相當深入的,且每周會和每個孩子進行個別的學習進度討論,同時因為在班上隨時地觀察孩子,所以不只學業上的狀況,連同所有應對進退的人格發展,都是隨時看在眼裡並提供適時教育,這樣子的師生關係是相當緊密且影響深遠的。

而孔子更不用說了,從論語的師生對話中,可以看出師生之間的緊密關係,討論的範圍也是包羅萬象,包括:政治、生命、哲學等等領域。而其中也不乏像子路這種個性較豪爽者,甚至會直接挑戰孔子,質疑老師的對話,都可以看出他們關係的密切。

而古代的這種師生關係,老師和學生擁有緊密的連結,老師可以近身的知道每個學生的身心狀況 不是只有短短的上課時間,聚焦於課業上,而是對學生有較全面的理解,而小孩貼身與老師互動,也有了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以及長者的陪伴,這在成長過程中其實是重要的。所以以前那麼的尊師重道,是真的有其道理與價值的。

其實我們現在這種一個老師在前面,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地講述課程方式,這也是受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後發展出有效率的工廠,而對於教育也發展出了,可以在短時間內灌輸大量知識給人的形式。而且就如同工廠一樣,不求特別但求公平與良率,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產出最大量的品質不太差的產品。這就是從工業革命後一直到現在,我們把教育當成工廠來辦的結果,而工業革命後都已經不知道經過多少個革命了,我們的教育基本體質卻還是工廠式的,確實….

(其他重要相符教育理念 請待續…. )

IMG_1975.jpg

#圖文不符之Sophie最新畫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蘇菲馬麻) 的頭像
    Sophia(蘇菲馬麻)

    蘇菲的世界·哲學諮商媽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