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關係,相信大家對線上上課一點都不陌生。最近蘇菲學校也剛結束兩周的線上課程,其實對於不得已情況下改成的線上上課,我是沒有任何意見的,加上蒙式教育方式,孩子也不會一直需要盯在螢幕前面上課,所以即使沒有實體課的好,但還是可以接受。但我這篇其實主要想要聊的是平常在蒙特梭利小學教室中,3C到底應該扮演到甚麼角色? 所謂預備好的環境中包不包括3C用品?

IMG_6997.jpg

以蘇菲班上為例,從入學時就有選用了一套reading A-Z的系列教材,每周老師都會帶領閱讀1-2篇英文短文,同時按照孩子不同程度分組一起閱讀。但這個系統實在內容太多、有太多的書籍,所以也不方便全部列印出來,因此老師會用iPad來給孩子看。後來因為做報告孩子要找資料,或者Going Out的前置準備動作,用Google查詢實在太有效率了,所以老師開放孩子如果需要查詢資料可以申請使用iPad 最長15分鐘。

 

這些看似好像很平常的事情,為甚麼我會有所反應呢? 好吧!首先招認我在孩子3C使用上的觀念是遠古時代的,一天看卡通時間最多30分鐘,其他時間儘量都不接觸任何螢幕,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和比爾蓋茲一樣,到孩子16歲時再給手機,我相信在孩子越小的階段,越不要有太繁雜的干擾越好。

而因為有一次,蘇菲跟我說某某同學Google生殖器他都不想看!我就和老師聯繫詢問,才了解目前班上的使用規定。當然其實那一次老師說他也在場,因為他們在做身體器官的報告,所以孩子有去查詢一些資訊,不過我還是向老師表達了對於孩子是否能夠判斷網路上的資訊真假等等的考量。

 

經過和老師的溝通,我是能理解目前班上的iPad使用規範,但是聽說UPPER班(4-6年級)會讓孩子帶電腦去學校做報告。而我之所以會有擔心,是因為蒙氏教室和一般傳統教室很不一樣,蒙小的孩子有非常多的時間是可以自己選擇自己要做的工作。當然蒙氏理念也是要信任孩子,要讓孩子有選擇權,但這個選擇權不是毫無限制的。之前也分享過討論蒙氏的自由與選擇的文章,所以是在一個預備好的環境下,讓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但是這個環境中是否應該包括3C用品? 當孩子有一個電腦在那邊誘惑他去網路上的浩瀚未知世界,或者遊戲世界,這樣會是應該要提供的準備好的環境嗎? 還是應該如何提供?

 

當然蒙式教育也是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調整,所以我相信學校和老師也是很傷腦筋於,如何讓孩子既不與時代技能脫節,又仍保持好蒙氏教育的精隨?當中的取捨或許真的挺有商議空間。

 

對於我而言,我還是傾向於不需要太早使用,做報告是否用PPT呈現,那個不是做報告的核心價值,關鍵是內容,不是表現的形式。查資料當然上網查很方便,但他們是否仍會用傳統的方式獲得知識,獲得必較可能會是正確的知識,而不是隨便查一下就抄下來以為是知識。而且我記得蒙氏有說過他之所以選用原木色的材質,來製做多數的教具,也是因為要儘量單純,不要用花俏的東西去干擾孩子真正需要去觀察學習的關鍵因素。心理學上的研究也顯示,如果用一些操控作法,例如:POP-OUT或電子書等花俏的方式,來吸引孩童注意力,但最後發現反而容易分心無法培養專注力。再加上蒙氏強調的手動,用行動動作去接觸來強化學習力,例如:數學是用教具來讓孩子實際感受那些抽象概念。那麼螢幕上的學習和這點應該是背道而馳的?

 

不過,其實我也會擔心自己這樣的信念是否太保守?是否正確? 要到幾歲才是適合開始採用3C來協助學習?如何協助? 只能說我好想問問蒙特梭利博士,如果她活在現在,會如何看待3C產品的應用。

 

PS:蘇菲畫: 她幫她的玩偶好朋友們設計了一個房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蘇菲馬麻) 的頭像
    Sophia(蘇菲馬麻)

    蘇菲的世界·哲學諮商媽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