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一個群組中,看到有人分享小孩閱讀《歷史是一群喵》後跟媽媽說,原來中國歷史就是不停的重複,只是人名換了而已,然後因為一直重複,所以一直要插入很搞笑的事情來增加有趣性。然後很多留言附和說對,甚至有人說對阿,其實根本不用讀歷史。

IMG_2616.jpg

我必須說小孩子能從文本當中得出這個結論,當然是挺厲害的,給他拍拍手。但我覺得重點是,歷史是有其重複性(比如改朝換代 爭王相殺等)沒錯,但重點不是這個啊!怎麼會讓孩子覺得歷史就是這樣? 如果說以前的課本讓孩子覺得無聊,都只是事件的推砌,那麼故事書也是這樣嗎? 我是沒有看過這本所以不知道也不應該批評,但我只是在想針對小學生的歷史故事書,除了交代發生的事件,難道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 人類文明發展的偉大or一個事情的發生有可能影響很多年後的其他事情or 要下一個決定會可能有多少的考量在其中..等等其實有很多意義阿!

 

然後不久前蘇菲從同學那邊借回來一本書歷史漫畫書(抱歉書名忘記 是系列書)。我看了其中一小段,他的方式真的是用故事手法來寫,例如寫希特勒那部分,他採用的其實是小說《安妮的日記》作者的故事,就是Anne小女孩從原本的生活,後來躲在家中地下室寫了這些日記,後來死在集中營的故事。這種寫法確實很吸引小朋友讀下去,但是我當下看完的感覺是,因為他都是一段一段的故事,我在想小朋友沒有足夠的背景,這樣看是否看得懂或這是否會有歷史感? (是說蘇菲看太平天國那段的重點是洪秀全畫得很帥??? 不過確實引發她的興趣,來問我太平天國的那段歷史)

IMG_2617.jpg

所以歷史故事書要如何寫,真的不簡單。就如同歷史要採取什麼角度、甚麼方法立論,也是挺複雜的,給小孩看得又更不容易了吧。這也讓我想到蒙特梭利小學的宇宙教育,當中的五大偉大故事包含人類的歷史,但其重點在於讓孩子從這些偉大故事中先有一個對宇宙萬物、對歷史長流有一個基本框架以及景仰之心,同時誘發產生好奇與興趣。然後針對不同議題或者段落,每個人有興趣的部分自己再去往下研究。所以或許在小學階段也不著急於全盤了解歷史順序等等,能夠保持對學習歷史的興趣更重要。

PS:蘇菲畫: 這是蘇菲畫的故事書中的其中一種風格 我還挺喜歡的

IMG_261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蘇菲馬麻) 的頭像
    Sophia(蘇菲馬麻)

    蘇菲的世界·哲學諮商媽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