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碰到幾個讓身為實驗教育家長的我,有幾個反思,在此紀錄一下:

首先,是大家應該都有看到最近在聯署「實驗教育政府補貼往下延伸到國中小階段」我是有去連署的。

IMG_2734.jpg

不過看到不少人在討論說雖然有去聯署但他們還是很擔心兩件事情: 一個是擔心會讓有心人將補教業變相以實驗教育名義申請,而有很多的濫竽充數。另外一個就是認為應該要有排富條款。當然我不是教育界當中的人,可能有很多眉眉角角我不知道。但作為一個家長或在社會中混很久的人,我其實覺得有時候學界可能太保守,很多事情會先想到防弊,但只要是從防弊的角度出發,就不會有足夠的開創性。第一點來說,就算很多補教業加入,但是如果真的百家爭鳴,那也會是市場導向。如果真的辦不好的,自然不會有人參加。如果辦得很好,即使他是補教業出身又有甚麼關係? 關鍵是有了補助是否還向家長收取暴利或者說完全不是用於辦學之類的,但這可能是稽核的問題。但真的不用因為擔心老鼠屎而影響本來其他想好好參與實驗教育者該有的權益。況且政府其他亂用錢的地方更多了。

第二點排富條款,我也是不明白。如果說這個權益本來就是每個身為國民的國中小學生本來就應該享有的,實驗教育學生本來也就應該享有每年政府的補助(好像是每個學生20萬)。如果說在公小和私小沒有所謂排富條款,是國民應盡的義務教育,那麼既然開放了民間辦學,一樣也是國民應盡的義務教育,所以掛籍在公小,那麼為什麼要有排富條款? 當然立意上是希望讓更多弱勢家庭孩子也可以接受多元的實驗教育,但我覺得達成的手段應該不是用排富條款。

 

另外一件事是,前兩天學校舉辦了家長工作坊,邀請實驗教育家長聯盟理事長廖女士來演講。雖說廖女士孩子是華德福體系,但同屬實驗教育大家面臨的問題多會很相近,在此僅記錄對我而言的兩點反思:

  • 廖女士提到她孩子(目前已經大學)有感謝她當初沒有在兩套系統(傳統與實驗教育)之間轉來轉去,但是很多實驗教育父母都是一開始希望孩子開心學習不要被扭曲了,所以送實驗教育。但隨著漸漸長大還是會擔心未來,因為還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機會達成社會價值觀下面的成功,所以應該要進好的大學,而為了要進好的大學所以要進好的高中,而為了要進好的高中,所以國中就應該開始準備,甚至國小高年級就會要轉回體制內和大家一起訓練競爭。這個狀況我當然早就知道,也還算覺得自己有把持住,不會因為擔心大學而放棄實驗教育,如果可以,希望女兒到高中都在實驗體系。 但是往下仔細去想, 我並不是隨便她自己決定要不要上大學,我其實也還是覺得應該要上好的大學,倒不是因為將來要大富大貴,而是覺得好學校會認識更多優秀的人,我所謂優秀的人是對未來抱持更多開放性,且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人,不會被小視野限制住。 所以其實我還是希望她上好大學 ,只是我相信不用一定要用傳統的升學壓迫念書方式來達成目標。我相信有越來越多的方式管道可以進入好的大學。所以根本上,我還是沒有破除要進入好大學的迷思,我當然是希望孩子能按照他的天賦個性去發展成為他自己的樣子,但如果長成的樣子是不優秀呢?我能否不管如何,都能看到她的優秀?這和廖女士所言完全尊重孩子選擇還是不一樣的。其實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或許我可以不用管社會的價值觀,關鍵是能否通過我自己的價值觀,哈哈,感覺凡事最終思考都會回到我心愛的哲學…

 

  • 未來的世界真的不是我們現在可以想像,所以我們父母能做的只是辨識出孩子的個性特質以及興趣。然後儘管無法幫她選擇未來的路,但或許能夠幫助她的,是因為知道她的特質,所以可以幫她排除她不適合的路。

 

另外,有一件挺感動的事情。是座談中討論到,有的孩子個性隨和怎樣都好,別人說什麼都好,身為家長就會擔心她沒有自己的意見,總是聽別人的。但是老師分享說:「其實這樣的孩子不是沒有自我,只是她的自我比較大,裡面包含了別人」哇!好感動阿!對於這樣的孩子,如果要求她一定要有自己不同的意見,其實也是對她的本質進行批評,而不是去協助發展適合她的本質。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是團隊當中很重要的聯繫溝通者。

真的,要看出孩子的特質協助發展他適合的,而不是過多的擔心,真的不容易啊!

 

PS: 蘇菲在學校畫的幾何畫 我覺得很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蘇菲馬麻) 的頭像
    Sophia(蘇菲馬麻)

    蘇菲的世界·哲學諮商媽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