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其實到處都看的到寫著蒙特梭利招牌的幼稚園當然多了難免就會良莠不齊,有的學校只有做半套,有的其實只買了一些教具就號稱是蒙幼了,當然也有一些很認真完全用蒙式理念辦學的幼稚園。但不管如何,多數人對於蒙特梭利教育的認知,還是比較停留在幼稚園階段。

那麼蒙特梭利念念幼稚園就好啦,難不成小學還要在繼續放任玩嗎? 其實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依照人類的發展,提出了四個發展階段(0-6/6-12/12-18/18歲以上) ,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提供符合這個階段孩子發展需求的不同教育,例如學齡前0-6屬於吸收性心智,這個時候正適合大量的感官刺激,喔!這裡所說的刺激可不是給小孩看聲光效果強烈的影像刺激,這樣誤會可大了;而是要讓寶寶儘量多用五感去體驗真實的世界,例如:摸水or 自己吃飯其實也是一種探索,這時候大人千萬不要剝奪他吸收對世界認識的機會,怕他玩的水到處都是,怕他吃飯吃的到處都是,就禁止他碰水 洗碗 自己用刀叉之類的。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大量的用他的感官去吸收認識這個世界,所以這時期的教具也特別多,用來輔助孩子的重複性傾向以及手作體驗等等,去熟悉用自己的身體來掌握學習。所以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真的不是只是教具,教具是因為可以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人類傾向所發展出來的。

文章標籤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個星期前女兒準備洗澡時,進入洗手間後,忽然很神祕地跟我說;「媽媽我跟你說,今天我們老師和我們討論一件很嚴重的事情。」為娘的我整個耳朵尖起來,然後假裝若無其事的問:什麼事啊? 女兒接著用誇張的語氣說,因為連續好多天學校的馬桶旁邊都很髒,有人亂尿尿,害得大家都不敢去上廁所。

「哇!那怎麼可以,憋尿會生病耶。」

文章標籤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菲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但現在多數的父母早在幼稚園時期,就開始思考小學的規畫了。我也是在女兒小班升中班時,就有朋友開始說:如果要去唸哪裡哪裡,就要先轉學之類的,聽多了做媽的難免就開始焦慮,我告訴自己要打破焦慮,就是要採取行動。什麼行動呢? 首先當然就是收集資料,先網路上查詢,然後找親朋好友多詢問多討論。然後最重要的,就是想清楚自己最在意的是甚麼(包括家庭對小孩教育的信念) ,才有辦法下決定。

IMG_0137.JPG

文章標籤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