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其實到處都看的到寫著蒙特梭利招牌的幼稚園,當然多了難免就會良莠不齊,有的學校只有做半套,有的其實只買了一些教具就號稱是蒙幼了,當然也有一些很認真完全用蒙式理念辦學的幼稚園。但不管如何,多數人對於蒙特梭利教育的認知,還是比較停留在幼稚園階段。
那麼蒙特梭利念念幼稚園就好啦,難不成小學還要在繼續放任玩嗎? 其實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依照人類的發展,提出了四個發展階段(0-6/6-12/12-18/18歲以上) ,針對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提供符合這個階段孩子發展需求的不同教育,例如學齡前0-6屬於吸收性心智,這個時候正適合大量的感官刺激,喔!這裡所說的刺激可不是給小孩看聲光效果強烈的影像刺激,這樣誤會可大了;而是要讓寶寶儘量多用五感去體驗真實的世界,例如:摸水or 自己吃飯其實也是一種探索,這時候大人千萬不要剝奪他吸收對世界認識的機會,怕他玩的水到處都是,怕他吃飯吃的到處都是,就禁止他碰水 洗碗 自己用刀叉之類的。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大量的用他的感官去吸收認識這個世界,所以這時期的教具也特別多,用來輔助孩子的重複性傾向以及手作體驗等等,去熟悉用自己的身體來掌握學習。所以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真的不是只是教具,教具是因為可以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人類傾向所發展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