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跟我抱怨叫女兒去洗澡的問題,每天晚上三催四請都叫不動,快要氣死了,嘗試過各種的說法都沒有用。我雖然嘗試給一點小建議,但畢竟目前為止我沒有這方面的困擾,所以似乎也不太有說服力。
我後來回來想了一下,難道真的是我很幸運嗎?雖然或許一方面是蘇菲很喜歡水,她感覺洗澡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我覺得關鍵因素可能是,因為當小孩上了一整天的課又去安親班,回家之後,自己可以擁有的時間實在太有限了,所以非常珍惜想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捨不得洗澡睡覺,其實和媽媽捨不得睡覺想要享受自由時光是一樣的。而Sophie 在蒙特梭利小學,整天擁有相當大的自由可以做選擇,相當程度上影響到她的情緒穩定度,回到家也不會特別的著急要趕快玩,所以洗澡也不是一件打擾的事情。這或許也是念蒙特梭利小學的額外好處吧。
所以或許一件事情的呈現出來的表象問題,可能多想想就會發現是有後面更根源的原因。
另外,最近學校舉辦了一個面向家長的工作坊,向家長解釋蒙小的中文和英文教育。這個很好,當初一年級的時候我也對此有疑惑,聽了之後就更清楚了。基本上以中文為例,可能會從中文的演變歷史,甲骨文等到現在的文字故事。之後介紹包括字的基本部件筆畫、筆順、結構等等,了解了字之後再進一步到字詞、句子到文章。其實這些內容順序可能所有小學都差不多,但我想關鍵是方法不同,因為介紹了一個字或者一個部首之後,並不是讓孩子去重複抄寫固定的字,而是有很多有趣的延伸活動,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挑選。例如:蘇菲很喜歡做語詞小花工作,就是自己畫一朵喜歡的花,然後挑一個字寫在花心,再去字典當中看這個字可以連接出甚麼字詞,寫在花瓣上;或者一些遊戲字卡等各式工作。
我想關鍵是在老師介紹了一個新的事物時,孩子不是被動的抄寫記下來,而是主動去延伸繼續的相關連工作。一方面會有較強的記憶,一方面保有好奇心,同時不會限制進一步的學習,如果真的有興趣,孩子可以自己做更多的練習。感覺有趣對於學習還是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