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世紀天才愛因斯坦的短影集故事,看完影集,會對這個天才有進一步的認識。也讓天才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膜拜的偶象。但是我這個媽卻看到了其中可能不太是重點的親子關係。

IMG_8535.jpg

如果影集故事內容可信度夠高的話,愛因斯坦和父親的關係從年輕時就有摩擦。他父親是個生意人,雖然看到了他的機械天分,但是愛因斯坦想要的是新發現、是解決沒人解開過的大問題。所以對那些實務的機械問題,都是嗤之以鼻的,當然關係就常有衝突。而愛因斯坦也曾經為了財務問題而面對現實去擔任專利審核員賺錢養家,只是過程中他還是持續不斷進行他的研究,發表多篇論文後才被關注重視。

但讓我更有感觸地,是其中一段有關愛因斯坦年輕時候娶的第一任妻子,是他的大學同學米列娃。在那個年代可以念頂尖大學的女子,是非常優秀的。所以米列娃其實也是很厲害的數學天才,天才配天才似乎理所當然。而當時愛因斯坦的母親是反對的,因為她很清楚她自己這個兒子需要的是什麼。米列娃的父親也是反對的,他從小知道女兒是天才,在當時保守的社會,費了很大的心思才讓女兒可以受很好的教育,他也不想看到女兒因為婚姻家庭而埋葬了天分,因此產生不少親子衝突。果然剛開始時,兩人一起切磋非常愉快,但是有了孩子且沒有幫手的情況下,她的妻子沒有時間參與科學研究,埋首於家庭照顧之後,也變得非常不開心。之後就常常吵架,最後離婚收場。

這當然有時代的悲哀,讓一位天才女人因此埋沒了,但也有現實的成分在裡面。過程中影片的刻劃很寫實,會看到兩個興趣原本極為相投,聰明才智也可能不分上下的人,在經過養兒育女的生活磨練,以及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看待學術貢獻,長時間下來女人的積怨以及男人的逃避等等。

 

身為女人當然為米列娃婉惜,但身為母親時,說實話其實很多事情會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場來思考,而如果有在用腦袋去體會人情世故的話,隨著時間成長,年紀大的人真的因為看多了,會比較清楚通常人事會如何演變。就像愛因斯坦的母親,其實心裡可能清楚知道他的兒子如果和甚麼樣的對象在一起,應該彼此會比較輕鬆。而米列娃的父親多麼地痛心覺得女兒可能從此埋沒,而終將鬱鬱寡歡。

這就像很多父母會反對小孩的婚事,或許有自私的成分,但其實不見得是沒道理的,有的時候是因為真的懂人情世故,但卻沒辦法好好和孩子溝通,或者溝通的重點方向都錯了。但這真的沒辦法,即使是天才,也是要自己走這一遭才會知道,所以身為媽的感慨是,很多事情即使你看到了,但孩子們可能還是需要自己去走那一遭,才會有他們自己的體認。

好吧,這其實真的不是這個影集的重點,無論如何影集挺好看的。

 

PS:蘇菲畫: 她說她畫的灰姑娘比較好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phia(蘇菲馬麻) 的頭像
    Sophia(蘇菲馬麻)

    蘇菲的世界·哲學諮商媽

    Sophia(蘇菲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