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小孩漸漸長大,原本以為可以減少爬梳學習育兒教養相關知識的時候,沒想到青春期又是一大門學問,又要打掉重練,是不是太辛苦。我現在就處在準備需要重練的過程中,不只面對青春期的教養,對於走實驗教育的我們,還要重新思考面對未來的選擇,頭很痛但或許也是好事可以再重新盤點一次自己面對教養的價值觀。
有機會再聊我的盤點想法,今天還是重點在於閱讀<解碼青春期>當中的篇章,分享我的理解與詮釋。(是我的詮釋,不見得和原著一致)
書中談到三個父母的心態準備關鍵思維:
第一:知道孩子還是最希望父母的陪伴引導、
第二:做孩子的偉大教練、
第三:自我覺察與成長。
前兩點之前文章聊過,今天主要是第三點。
傲慢與謙遜
身為父母很容易表現出傲慢的態度,因為孩子從小都聽我們的,父母具備某種程度的權威,即使不是權威型的父母,也可能因為不想失去孩子心目中過去那個很厲害的形象,而拒絕承認自己也會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或自己原來也是那麼多缺點。這時候就容易出現傲慢的狀態。但是書中提醒父母,這會影響你的孩子,其實謙遜不表示選擇失敗,謙遜意味著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需要幫助,所以這不僅不是軟弱,反而更加表現出勇敢。謙遜才是能獲得青少年信賴的最佳方式。
四個父母容易犯的陷阱
而這種傲慢或者謙遜表現在下面四個常見的陷阱當中,會產生正面以及負面的影響,需要注意。
- 舒適陷阱:
當孩子還小的時侯,雖然照顧起來很辛苦,但是可能相對來說比較能夠掌控。但是青少年可不一樣,要理解他們需要花費很多的心神,包括他們的態度傾向、人際關係、各種價值觀等等,實在太麻煩了。甚至當你發現自己的青少年孩子開始出現一些奇怪舉止時,這時候如果父母掉入舒適陷阱,不想要去認真面對,忽略孩子的問題不聞不問,想說這是我孩子難道我不了解他們or 我的基因不會差到哪去,應該過一陣子就好了..等等的心態,而不是謙遜地去認知到我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去好好認識青少年,這樣將會失去對青少年很重要的正向影響,甚至無意間傳達出成年人不可靠的信念給孩子。
- 認可陷阱:
第二個認可陷阱也很常在現代家庭中出現,就是面對青少年的情緒衝動或者不明事理,父母為了怕被青少年討厭、為了不想失去被喜歡的感覺,而事事順著青少年毫無底線。但是越是這樣反而越會導致不良關係,父母其實應該要制定明確的規矩並堅決執行,這樣才是真正的愛。
- 控制陷阱:
這個陷阱就是孩子已經長成青少年了,但父母還是把他們當成小小孩一樣,想要掌控他們的所有生活細節、人生規劃,想讓事情完全按照父母自己的規劃前進。於是就無意間傳達給孩子他應付不了生活的訊息。可能出於無奈或習慣,孩子就會漸漸沒辦法真正擁有面對自己人生的能力。
- 成就陷阱:
或許現在很多父母已經有意識地覺得不要給孩子很大的升學壓力,所以不會當面指責成績等等,但其實即使壓抑下言語,父母的想法也還是會形成一股潛在的氛圍,其實孩子都接收得到。然後如果父母的信念是孩子能贏過別人這樣我這個家長才是成功的,孩子的成就成為父母唯一值得驕傲的事情。這樣的想法一定會讓孩子感受到,那麼孩子可能會認為如果我沒有成功,我將一文不值,甚至永遠都覺得自己不夠好。而因為青少年階段也正是學業學習階段,所以無論有意無意確實容易讓孩子認為父母只想要他成績好、上好學校。因此能夠為了青少年本來的樣子而高興,而不只是為了他所做的成果而慶賀,這樣將會影響孩子的心態。或者我們需要謙遜的聽聽看孩子們真心想做的事情。
以上其實真的是父母很容易會出現的陷阱,即使我們可能永遠擺脫不了這些問題,但或許始終保持自我覺察的習慣,能夠謙遜的自我反省,會讓我們變得更勇敢,面對自己或者面對青少年,就更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PS: 上週也趕時髦預約了去海上最大博物館(目前停在基隆港的一艘船),說實話小失望,船不大書不多,但是真的很划算,蘇菲挑了三本書一千元有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