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菲進入蒙特梭利小學到目前三年左右,我大約有經歷過三種方式進到班上觀摩。因為蒙特梭利教育沒有聯絡簿,大部分情況下,會一直到學期末才會帶回他這學期在學校的所有工作成果。而為了讓家長安心吧,學校會安排讓家長去到班上,來了解一下狀況。
- 進班觀察:
這是從幼稚園時代就會有的活動, 也是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長在上課期間,輪流時段(每人大約20-30分鐘)默默坐在教室的一角,觀察班上的正常工作狀況。雖然知道這時候,自己的孩子可能不完全能和平常的表現一樣,但我覺得不見得是要看自己的孩子,其實我會看所有人,且很可以感覺到班上的氛圍,比如說: 班上整體氣氛是愉快自在的、活潑有朝氣的?還是躁動的?每個孩子是否有進入自己的狀況..等等。尤其是每學期進班,就會感受到每一次的不一樣。
- 進班看工作成果:
安排在放學時間, 家長可以進到班上去看看孩子的所有工作資料檔。會知道他做了哪些學習,同時老師會在班上,有任何問題可以和老師聊聊。
- Open house孩子展示:
這是由孩子分組向家長們講解不同的工作, 由家長像翻桌一樣去到每個攤位,向不同孩子學習不同工作。這樣等於換成孩子們是老師,家長是學生。透過這個方式,不僅讓孩子明確掌握工作的概念(要能夠教會別人) ,同時也練習他們的表達講解能力,因為不是只有面向自己的父母,還有其他同學的父母,所以是個蠻好的練習。
而最近我參加了兩場這個open house, 一場是蘇菲班上的,一場是去upper班上的觀摩。我覺得很有趣是lower班的孩子,多數是比較戰戰兢兢地迎接父母們的到來,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會比較沒有進入要展示的狀況。而upper班的孩子更成熟後,有的對於講解駕輕就熟很有架式,有的進入青春期的感覺不太想講話,但真的過去詢問,也會很好的講解自己的工作。整體而言,除了去體會實際孩子們的工作內容之外,都還是可以去感受孩子們對於這個教室環境、對於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自在、滿意等等。而且發現有些工作,自己動手做起來還真的不太一樣,挺好玩的,也真的比較不會忘記。
或許是已經經歷過很多年了, 我也算熟悉運作模式,所以比較不會有太多疑問。但就如同我覺得實驗教育家長要有的基本心態是不著急、能夠等待,時間拉長來看,就會看到差異。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哪一種進班的方式,都是在累積,看過多次之後,才會有感覺什麼差異,都不是只單看一次的表現能夠下定論的。
PS: 圖1: 進班時偷拍貼在牆上蘇菲的工作
圖2-3:我在open house時 去上的課完成的工作成果 呵呵